传播方式的变革是近代文学(1840—1919)较之古代文学不同的一个历史性的变化,在传媒方面一个重要的新变就是报刊的产生。
中国近代报刊是在外国传教士所创办的报刊的影响下产生的。据统计,中国近代有各类报刊2000余种,在这2000余种报刊中,文艺性的报刊277种,约占近代报刊总数的八分之一。报刊是近代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,也成为近代文学的主要传媒。以小说为例,近代有短篇小说数千篇,特别是1894年之后的短篇小说,几乎全部最先发表在报刊上。我做了一个抽样调查: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近代小说大系》,其中《短篇小说卷》两册,收1855—1919年的短篇小说199篇,其中王韬、宣鼎等人的5篇小说是选自作家本人的小说集,另外18篇小说是选自胡寄尘辑《小说名画大观》等三本专集,在这18篇小说中,又有10篇以上亦最先发表在近代报刊上。这样算起来,《中国近代小说大系·短篇小说卷》所收的近代短篇小说199篇,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均最先发表在近代各种报刊上。近代许多长篇小说,也是先在杂志,而后才由出版社出行的。如长篇名著《海上花列传》、《官场现形记》、《文明小史》、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、《九命奇冤》、《老残游记》、《孽海花》、《邻女语》、《东欧女豪杰》、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等,都是首先发表在文学杂志上而后又出单行本的。
在近代2000种报刊中,不仅文艺报刊发表文学作品,而且非文艺性的一般报刊也登载小说、戏剧和诗歌,至于广义的文学作品(如政论文、游记、小品),几乎近代所有报刊都刊登。
近代报刊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刊登文学作品呢?我看原因至少有三个:一是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强,具有较强的娱乐、审美功能,易于吸引读者,可以增加报刊的销售量,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。二是随着报刊的增多和商品化,稿件供应成了一个大问题。报刊刊登短论、新闻报道、社会信息等稿件,总不能太多,这就要求用文学作品来填补版面。三是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报刊最稳固的消费群体——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。
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,近代非文艺性的报刊也多刊发文学作品。在近代报刊中,这类报刊的数量还相当多,其中刊登文学作品较多且具特色者有《清议报》(1898)、《新民丛报》(1902)、《浙江潮》、《江苏》(以上1903)、《女子世界》、《东方杂志》、《扬子江白话报》(以上1904)、《民报》、《醒狮》(以上1905)、《竞业旬报》、《中国女报》、《云南》(以上1906)、《著作林》、《振华五日大事记》、《粤西》、《河南》(以上1907)、《女报》(1909)、《国风报》(1910)、《妇女时报》(1911)、《中华教育报》(1912)、《谠报》(1913)、《留美学生季报》、《娱闲录》、中华图书馆编《女子世界》(以上1914)、《大中华杂志》、《中华妇女界》(以上1915)、《太平洋》(1917)等。在这类报刊中,《福建法政杂志》(1908)就刊登过日本著名政治小说《花间莺》(末广铁肠著,长乐梁继栋译),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教育杂志》曾连续刊登过包天笑的著译小说9种:《馨儿就学记》、《孤雏感遇记》、《埋石弃石记》、《苦儿流浪记》、《二青年》、科学小说《科学者之家庭》、少年小说《童子侦探队》、《青灯回味录》、《双雏泪》。《浙江兵事杂志》刊各类小说数十篇,《中国实业杂志》除刊小说外,还载有梁启超、陈宝琛、宋教仁、吴芝瑛、汪笑侬等人的戏剧和诗歌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《竞业旬报》(1906),在现存的41期中,仅胡适一人的著译就有数十种:其中包括创作小说《真如岛》、《东洋车夫》、《苦学生》等,诗歌《题秋女士瑾遗影》、《电车词》、《游万国赛珍会感赋》、《弃父诗》、词《霜天晓角·长江》20余题,传记《世界第一女杰贞德传》等10余篇,翻译小说、故事、杂文《暴堪海舰之沉没》、《生死之交》、《西洋笑话》、《金玉之言》,翻译诗歌《缝衣歌〉(英国胡德作)、《晨风篇》(美国朗费罗作)、《军人情》、《惊涛篇》(以上英国堪白尔作)等十余题。此外在这个杂志上,还刊有近代著名作家丁传靖、徐自华、王甲荣、陈去病、傅钝根、佛奴等人的小说、戏剧、诗歌和翻译文学。由对一份非文艺性杂志《竞业旬报》的抽样分析,我们即可看出:近代报刊蕴藏着数量多么可观的、宝贵的文学史料啊!然而对近代报刊这一文学史料库藏,至今仍未引起近代文学史研究者足够的重视。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:客观上的原因,不少近代报刊目前已十分珍贵,一般研究者很难看到;主观上的原因是,许多研究者对近代文学载体的这种历史性变化尚认识不足。正因为如此,这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近代文学的研究范围;而且由于占有原始资料的不充分,也影响了近代文学论断的科学性。